我国古代典籍用周易(我国古代典籍用周易用卦描

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占术原著,也是中国传统思想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。易经这部书,古时称为周易或易。“易”字是由晰蜴的象形字所演变而成(含有变化之意);而周易所代表的意义则有两种,一为说明“浩瀚宇宙中所产生的变化”,一为“在周朝所浒的易占之书”,另外易经一词乃是在宋朝以后才出现的。在易经这部书中,系将万物分
  

 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占术原著,也是中国传统思想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。

  

  易经这部书,古时称为周易或易。“易”字是由晰蜴的象形字所演变而成(含有变化之意);而周易所代表的意义则有两种,一为说明“浩瀚宇宙中所产生的变化”,一为“在周朝所浒的易占之书”,另外易经一词乃是在宋朝以后才出现的。

  

  在易经这部书中,系将万物分为六十四种不同的形态,而后以占卜者所在的位置为中心,来指示方位,进而促使人们努力开拓自己的命运,其中包括说明六十四卦的经,及解释内容的十翼(对易所做补充说明的十篇文章),而十翼最重要的部分则在以解释易经

  

  哲理的系辞传。

  

  易经的基本哲理乃为阴阳。阴代表女性,柔顺而消极;了则代表男性,刚强而积极。阴阳交错组合乃成为乾、兑、离、震、巽、坎、艮、坤等八种,这就称为八卦。把这八卦两两相配,就会得到八的自乘,等于六十四卦。

  

  易经的雏型被推定在西周末期至春秋初期(公元前八世纪)完成的。

  

  殷代盛行用火灼龟甲或兽骨,再观其裂痕来占卦,谓之龟卜。到了周代,又盛行以蓍草占吉凶,谓之占筮。占卜的结果,由朝廷细心保管。其后,再由累积下来的筮辞中,挑选出适当而符合各卦各爻的,加经编纂,就成为易经的雏型了。

  

  易经的雏型完成之后,占筮就不再为朝廷所独占,而普及各地的诸侯与士大夫阶级。

  

  以后,占筮的仪式就盛行于各种场合。

  

  占筮普及以后,极需要一本专解释的书。由于易经中的用辞艰深难解,必须有统一的解释,意义才不致发生差异。因此,从战国末期到前汉初期,十翼(彖传上下、象传上下、系辞传上下、文言传、说卦传、序卦传、杂卦传)渐被作成,而完成了易经哲学。

  

  后来,儒学被尊为国家的正统学术,易经遂被尊为儒教之经典,而高居于六经(易、诗、书、礼、东、春秋)的首位,成为中国传统学术根源。然后,由于宋代新儒学的兴起,易经更被视为形而上学的主流,极受重视。

  

  但是,根据传说,八卦是伏羲氏所作,六十四卦为神农氏所作,卦爻辞是文王与周公所作,十翼则是孔子所作。

  

  。

  

  、《易经》产生的年代:

  

  关于《易经》的产生年代,目前说法不一,据学者们考证,应该是五千年前,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,而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。

  

  2、《易经》的起源:

  

  文王周易是最早的。

  

  而关于《易经》的起源,传统上则一般认为《易经》起源自“河图、洛书”。

  

  传说在远古时代,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,洛水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,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“先天八卦”。

  

  殷商末年,周文王被囚禁在羑(yǒu)里【古地名,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】,又根据伏羲的“先天八卦”演绎出了“后天八卦”,也就是“文王八卦”,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,并作卦辞和爻辞。《易传》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。

  

  所以《易经》又有“人更三圣,世历三古”的说法。意思是说:《易经》的成书,经历了上古、中古、下古三个时代,由伏羲、文王、孔子三个圣人完成。

  

  3、历史上的《易经》,据说有三种,即所谓的“三易”:

  

  (1)、一曰《连山》,产生于神农时代的《连山易》,是首先从“艮卦”开始的,象征“山之出云,连绵不绝”。

  

  (2)、二曰《归藏》,产生于黄帝时代的《归藏易》,则是从“坤卦”开始的,象征“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”,表示万物皆生于地,终又归藏于地,一切以大地为主。

  

  (3)、三曰《周易》,产生于殷商末年的《周易》,是从“乾、坤”两卦开始,表示天地之间,以及“天人之际”的学问不同。

  

  《易经》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,下面我们再来追溯它的起源及历史。易经被儒家尊为“五经”之首;上古三大奇书:《黄帝内经》、《易经》、《山海经》。

  

  《易》事实上是集合了古代的《连山》、《归藏》和《周易》,但《连山》和《归藏》已经失传。《易经》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变易,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。它的中心思想,是以阴阳两种元素的阴阳一元论去描述世间万物的变化。

  

  扩展资料

  

  《周易》是中国本源传统文化的精髓,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,被誉为群经之首,大道之源,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,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哲学巨著,历经七千多年的历史至今经久不衰,奠定了中华文化的重要价值取向,开创了东方文化的特色,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不可取代的重要价值和巨大影响。

  

  《易经》的思想智慧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,它的内容极其丰富,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。

  

  无论孔孟之道,老庄学说,还是《孙子兵法》,抑或是《黄帝内经》,《神龙易学》,无不和《易经》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
  

  《黄帝内经》是元素论五行文化和阴阳文化结合的典范,解决了大易“医病”的问题;思孟学派的《五行》是德性论五行文化与阴阳文化融汇的渊薮,解决了大易“医人”的问题。一言以蔽之:大易医国、医人、医病。

  

  《周易》研究被称为“易学”,是一门高深的学问。《三易》在周朝不是随便可以见到的,孔子在得到周易之后爱不释手,《汉书·儒林传》记载:“孔子读易,纬编三绝,而为之传。”

  

  《易经》代代相传,释家林立,许多学者皓首穷经,考证训诂,留下了三千多部著作,蔚为大观。

  

  3

  

  《周易》中一共有64卦。

  

  《周易》古经分为上下两篇,上篇三十卦,下篇三十四卦,共六十四卦,每一卦六爻,共三百八十四爻。

  

  八卦符号两两相重,构成了《周易》六十四卦卦画,8×8=64。为了区分八卦之卦和六十四卦之卦,古人称八卦为“经卦”。称六十四卦为“别卦”。因此,任意两个经卦相重叠可以得一别卦。六十四卦是由八经卦相重而成。故从卦画看,一别卦由两经卦组成:居下部分称内卦(又称下体),另一部称外卦(又称上体)。

  

  爻辞,一卦共六爻,即由六个符号组成,每爻都有一个意思,表达这个意思的文辞叫做爻辞。一卦有六爻,故共有六条爻辞。在卦辞下,六条爻辞有“九”、“六”作为爻题,阳爻称九,阴爻称六。一卦六爻自下而上,若为阳爻依次为初九,九二,九三,九四,九五,上九;若为阴爻依次为初六,六二,六三,六四,六五,上六。

  

  扩展资料

  

  《周易》六十四卦的排列,有着内在的根据,按照古人说法,这种排列反映了世界产生、发展、变化的过程,以乾坤为首,象征着世界万物开始于天地阴阳,乾为阳,为天;坤为阴,为地。乾坤之后为屯、蒙,屯、蒙,象征着事物刚刚开始,处于蒙味时期。……上经终于坎、离,坎为月,离为日,有光明之义,象征万物万事活生生地呈现出来。

  

  下经以咸恒为始,象征天地生成万物之后,出现人、家庭、社会,咸为交感之义。指男女交感,进行婚配。恒,恒久,指夫妇白头到老。社会形成以后,充满矛盾,一直到最后为既济、未济。既济,指成功,完成。未济表示事物发展无穷无尽,没有终止。《周易》作者力图使《周易》六十四卦排列符合世界进化过程。

  

  但是这种排列并不是唯一的。1973年在湖南长沙市东郊的马王堆汉墓中发现了写在帛上的《易经》叫帛书《易经》,帛书《易经》排列完全不同于今本《周易》,它是按照八卦相重的原则,把《周易》六十四卦分成八组,叫八宫,六十四卦分属于八宫。

  

  《易经》的成书时代:

  

  1.成书于春秋时期:郭沫若说:天地对立观念,在中国思想史上出现很晚;周金文中无八卦的痕迹,甚至无[地]字;乾坤等字古书中很晚才出现.足见《易经》不能早于春秋时期。2.成书于西周初年:张岱年根据卦爻辞中的故事,如[丧牛于易]·[丧羊于易]·[高宗讨鬼方]和[帝乙归妹]·[箕子之明夷]等,都是商和西周的故事,周成王以后的故事,没有引用,推论《易经》成书不能晚于成王时代。3.成书于殷周之际:金静芳等认为,《易经》是殷周之际的作品。他们肯定“卦出于筮”。古之巫史逐年总结占筮活动的大量记录,经过筛选整理,写成《易经》。有的学者还从中国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和殷商之际社会矛盾中考察《易经》的成书时代,也认为是殷周之际。

  

  《诗经》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,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。

  

  不是。

  

  易经六十四卦是透过六十四卦的组合,去反应六十四种不同的事务、情境、现象、特定环境下的人生哲理、以及大自然的运作法则。每一卦都会有六爻和爻辞,以及三百八十四种对应的状态,透过这些变化可以知道世间万物的运作以及人生的哲理。

  

  六爻中的变卦原理:

  

  1、乾卦中任何一爻,由阳变成阴,则会产生变卦,乾卦下爻变为阴,则变成巽卦,这时我们称巽卦为乾卦的变卦,卦理卦象都会产生质的变化,乾为天变成巽为风,乾为健变成巽为入。

  

  2、初六爻为阴、九二爻为阳、六三爻为阴、六四爻为阴、六五爻为阴、上六爻为阴,即师卦阴阳为阴、阳、阴、阴、阴、阴,如果六五爻变为阳,则发生变卦,水上水下坎卦即为师卦的一个变卦,坎卦阴阳:阴、阳、阴、阴、阳、阴。

  

  3、表示易卦在正常发展变化过程中所出现的爻变(即每爻的阴阳变更,出初爻阴变阳,阳变阴),使事物无法往正常的轨道行走,而转向了另外一个方向,使原来的变化不再延续,而是转向了一个新的或好或坏的发展轨迹。

  

  很多人有一个误区,认为《易经》是道教的,但《易经》真不是道教的。

  

  易原本有三,为《连山》《归藏》《周易》,我们今天说的《易经》就是《周易》。《周易》为文王所做,后来传说孔子为其做《易传》,又称《十翼》,就是说《周易》有了孔子的注释如同插上了十个翅膀一样。

  

  因此《周易》是比分为两个部分的,六十四卦和卦爻辞为《周易古经》,《易传》被称为《周易大专》

  

  之所以《周易》在今天被称为《易经》,是因为汉武帝的原因。汉武帝热衷于儒家学说,《周易》在当时是儒者典籍。那时只有黄帝和老子的著作被尊称为经,因汉武帝崇儒家,将儒家典籍尊称为“经”,也就了我们今天《易经》这个称呼。

  

  所以在很早之前《易经》就有浓厚的儒家色彩,也正因这份色彩,科举考试必读经典就有《易经》。

  

  正因古代读书人都会读《易经》,所以有不少落魄的读书人会去当算命先生,这些人虽然放弃科举了,但并没有放弃儒家这个立场。也有在科举上成功,在命理学上也名扬后世的儒士,如万民英就是此类。

  

  但不能说《易经》就是儒家的,《四库全书》给易的评价是“广大,无所不包,旁及天文、地理、乐律、兵法、韻学、算术,以逮方外之炉火,皆可援《易》以为说”

  

  所以说《易经》也不仅仅是儒家的,如果要给它一个准确的定位,那么它就像中华传统文化的宪法一样,诸子百家皆受其影响。

我国古代典籍用周易(我国古代典籍用周易用卦描

  

  算命也是这样,虽然《易经》可以算命,但算命并不是《易经》的主要目的。《易经》是我们祖先探究天地的自然的成果,所以《易经》包罗万千,如《四库全书》中的评价,《易经》不器,用途广泛。

  

  而且命理学非常多姿多彩,古代还有从印度穿过来的算命方法,今天还有从日本传过来的五格取名法。更不用说网络上的星座算命,塔罗牌算命了。

  

  西方的方法如何,这里不做评价。就中国传统方法来说,就有不少根本不需要了解《易经》你就会算命。

  

  如铁板神数需要的是一套书,和一个口诀。八字算命者也不一定看了《易经》,盲派算命有很多口诀帮助推命,算命者只需要熟练掌握这些口诀就可以推算命理。更不用说还有面相学,骨占等种种算命方法了。

  

  所以说算命的真不一定看过《易经》,但这不影响他有没有命理学的传承。

  

  还有一个疑惑就是今天很多人不是说瞎子算命,就是道士算命。

  

  这里给大家说实话吧,虽说山医命相卜并不是所有道士都会,但不会算命的道士有,不会医术的也不少。

  

  而且历史上就有算命的传承拜的祖师爷是和尚,有一派相法叫达摩相法,顾名思义就是传说是达摩开创的相术,这派人拜的祖师也是达摩。

  

  今天最广为流行的八字相法,祖师也不是道家人物,八字相法最早可考证的人是李虚中。据韩愈为李虚中撰写墓志铭中所载,他虽然喜欢道士之说,但还是在世间做官,不是道士。

  

  但算命方法往上推祖师的确多是道家,如李虚中就自称其法源于鬼谷子。

  

  而且算命这是方法,不是信仰。今天有不少无神论者研究周易,有无神论的算命先生也不奇怪。所以说算命先生不一定信道教

相关推荐

推荐内容

右2广告
最新资讯
右3广告